close



(杜勒的憂鬱I)

潮起潮落,人來人往
那是一座沒有居民只有過客的城市
但是只要你在那裡待過
你就要永遠背負著這座城市的鄉愁

城市在不同時空下因不同的過客而有了不同的名字
每個人都忘了自己只是個過客
而以為自己是這塊城市裡的主人
在這座城市裡"理直氣壯"地聲張自己的主權...

如果有一天
當旅行只是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
人們會不會因此失去了故鄉也就再也沒有了鄉愁呢?
那麼那時候的我
應該為此感到憂愁還是雀躍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    舞台劇<看不見的城市>  ~






八月的中國行,與那兒的人聊起了他們對中華台北的"愁悵"
聊著聊著
這個談論的氛圍開始有了故作輕鬆的緊繃
而這次談話的觸動
竟意外激起了莫明名妙的國族意識

我想起了那些我們曾希望他們能"退一步海闊天空"的巴基斯坦人 以色列人
還有那些與國族主義/民族主義相關的北愛 以巴 兩伊戰爭
當我自以為地挑戰著大陸人民的"中國台灣母子論"
挑戰著那些根深蒂固 大從教育小從無所不在的統一思想論
我是否也掉入國內政客所營造出的某種氛圍
一種成功營造假想敵
形塑出想像共同體的國族主義陷阱

當足跡從北方往南移
來到了"中國""第一個"從事貿易的城市-澳門
我看到了另一種對於殖民的詮釋





或許正因為澳門的定位
也因為它仍屬於一個城市的規模
(然而這規模的依據從何而來,從誰的觀點?誰又有權去做這樣的判決?
站在大陸當局或是其他國家政府,也將台灣視為一個省份?
當然!當然!台灣與澳門所具備的條件確實有所不同
)
澳門將所有過去的殖民歷史詮釋成豐富其文化的養分

在這裡
我們看不到對於外來文化同化的憤怒
(也或許是因為澳門本身即無顯著的文化
當然,這是不負責猜測,畢竟我對它所知不深
)
中西合壁是澳門對其文化優勢的定位
貿易是他們追溯歷史的切入點

在中國
我看見俯拾即是的寶物
隨便一棟建築可能就有嚇死人的歷史
然而在那様地廣物博的土地上
不是每個寶都幸運的能享有它應得的重視

在澳門
隨隨便便想找到一個與中國相媲美的文化都是難上加難
可以感覺得出來在這樣一個文化貧疾之地力求出色的掙扎與努力
於是乎所有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務
均被完整的記錄下來
並從其貿易的歷史放眼國際
讓我們看見澳門在不同歷史時段中
與世界相遇的様貌

朋友說
澳門人的確沒什麼國族/民族意識
無論是葡國殖民亦或是中國政府所說的-
回歸祖國懷抱
這些殖民政權的更迭對澳門人來說只有一個意義
那就是--
未來,會更好嗎?

朋友為澳門人沒有國族意識感到遺憾
而我正為了我被激發起的國族意識而困擾著
或許困擾我的是
我們需有國族意識嗎?
國族意識能等同於民主自覺/決嗎?

 

當我們意識到本身的自決權
當我們意識到本身的主體性
那會不會也意謂著某種排他性正在生成?

然而
我們都是這座城市的過客
從來沒有人可以成為這塊土地上的主人
時光荏苒 城市的名字與意義也將不再相同

只是

如果有一天

當旅行只是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

人們會不會因此失去了故鄉

也就再也沒有了鄉愁

那麼那時候的我

應該為此感到憂愁還是雀躍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nkey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